胜利的旗帜插到天涯海角。
美合抗日根据地。
文\本刊特约撰稿 陈立超
“莽莽母瑞山,敌困我自强;野火扑不灭,春风吹又旺”——《母瑞山野火》。
这首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五言诗,是琼崖革命领导人冯白驹在第二次反“围剿”期间(1932年7月至1933年4月)根据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改写的。当时,琼崖革命斗争正处于空前艰苦的时期。冯白驹率领100多名党政军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在母瑞山坚持斗争8个多月,过着野人般的生活,最后仅剩25人成功突围。正如诗描述的那样,虽然遭遇挫折,但琼崖革命之星火并未被扑灭,而是越烧越旺,渐成燎原之势,终成一片赤海。
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关键是以母瑞山为代表的根据地红旗不倒。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琼崖地方组织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结合斗争需要,先后开辟了一批根据地。这些根据地,为琼崖纵队在孤岛长期坚持武装斗争提供了依托,为琼崖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
1945年琼崖抗日根据地及独立总队活动情况示意图。
乐四区革命根据地 当地青年踊跃参军参战
乐会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阳江镇一带)诞生了琼崖第一块中心革命根据地——乐四区革命根据地。1927年4月22日,国民党琼崖当局发动反革命事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这危急关头,中共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率琼崖地委领导机关撤到乐四区。地委撤到乐四区后,召开群众大会,揭露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滔天罪行,阐明我党的方针政策,号召人民拿起武器开展斗争,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5月11日,乐会、万宁两县农训所学员及农民自卫军共200余人,集中在乐万交界处进行整编,成立了一个武装大队。完成整编的第二天,该大队就打退了国民党叶肇部两个排的进攻,然后退到乐四区驻扎,形成了武装割据的局面。
乐四区根据地主要为丘陵地貌,南为南排山,北为白石岭,西临万泉河,进可攻、退可守。1927年7月,琼崖特委和军委在此成立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部,成为琼崖革命武装斗争的起点。
中共琼崖地方组织领导的武装力量在乐四区大力开展政治、经济和军事建设。从土地革命中受益的乐四区农民感受到苏维埃政权同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积极拥政参军,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战斗。在工农革命军琼崖东路部队中,来自乐会县的青年占了三分之一;乐四区参军人数占乐会县参军人数的三分之一。除了参加正规部队,乐四区的青少年还踊跃参加少锋队、劳动童子团,人手一矛或一棒,经常参加军事训练,练就作战本领。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 奇兵下山袭敌屡获战果
在琼崖革命史上,母瑞山是红色的山、英雄的山。1928年底,王文明率红军、琼崖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等600余人上了母瑞山。1929年春夏之交,国民党蔡廷锴部缩编离琼,琼崖敌人力量减弱。5月中旬,王文明从母瑞山根据地派出干部和红军小分队到定安、琼东、乐会、万宁、琼山等县,联系在当地坚持斗争的党政干部和红军,革命力量得以恢复和发展。6月,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团在母瑞山成立,下辖1个营。1930年春,红军独立团发展到2个营共500多人。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
1930年,琼崖工农红军发起了以围攻民团和国民党反动地方武装为主要目标的“红五月”攻势,首战的任务是调集驻扎在母瑞山和内洞山的红军攻打定安县城。5月1日下午6点,驻守在定安县衙里的国民党县兵连官兵开始吃菜、喝酒、猜拳,很快就喝得烂醉如泥。晚上9点,红军和赤卫队突袭县衙,大部分士兵从梦中惊醒,乖乖缴械投降,红军占领了定安县政府。这一仗,红军击毙国民党县兵20余名,缴获步枪20多支、子弹一批、光洋1000多元。第二天,红军主动撤离县城,返回内洞山和母瑞山。这次战斗极大鼓舞了琼崖军民。紧接着,来自母瑞山的红军乘胜出击,拔除青天、龙门、枫坡、安竹等20多处敌方据点。随着革命斗争的节节胜利,琼崖特委将母瑞山革命根据地范围扩大至南典山一带。几天后,红军奉命围攻琼东县旧村碉堡,在赤卫队和群众的配合下,战士们用稻草和“土坦克”将敌方碉堡围起来,同时开展政治攻势,但敌人仍负隅顽抗。战士们随即在敌人碉堡下挖开一个大洞,点燃柴草、煤油和辣椒粉等,敌人只好举出白旗投降。这一仗,红军歼敌29人,缴获步枪29支。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军械厂遗址。
琼文抗日根据地 灵活运用战术痛击日寇
在文昌市文城镇南阳墟上,抬头就能望见高耸的南阳人民英雄纪念碑。80多年前,位于琼文抗日根据地范围内的南阳乡,是远近闻名的“抗日模范乡”。
1939年2月10日,日军占领海口市区及府城后,开始向东、向南进犯,琼崖形势危急。中共琼山、文昌县委按照琼崖特委的指示,着手在农村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经过从1939年春到1940年秋的游击战争,琼山和文昌抗日武装紧密配合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创建了琼文抗日根据地。该根据地范围涵盖琼山县的树德、咸来、道崇、云龙、苏寻三和文昌县的大昌、潭牛、南阳等乡。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琼山、文昌县委积极动员青年加入琼崖抗日独立队(总队),大批青年响应。其中,树德、演丰、咸来、道崇4个乡就有 780多人加入独立队,使独立队由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扩编为独立总队。
琼文抗日根据地靠近府海地区,是日军军事进攻的重点。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灵活运用战术,痛击日军,发出“我琼崖不可亡,我中华不可辱”的强音。1942年10月,日军集中大批兵力在琼文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第二支队和各级地方党组织坚决执行琼崖特委的方针政策,当日军集中“扫荡”时,立即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坚壁清野。同时及时了解日军的动态,组织精干的游击小组和武装工作队开展游击战,消灭日军有生力量。反“扫荡”、反“蚕食”期间,活动在琼文抗日根据地的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各主力部队和琼山县委及其领导下的县、区常备中队、常备队连续挫败日伪军的阴谋,歼灭了部分日军。比如,在反“蚕食”“扫荡”期间,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支队在琼山县、区常备中队等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在三江、苏寻三、云龙等地多次伏击截击日伪军,歼灭日军300多人。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 琼崖公学也有“思政课”
自五指山北麓奔涌而下,滔滔昌化江水在群山间冲刷出一片开阔盆地,五指山市毛阳镇毛贵村便坐落于此。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曾经是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心脏”,曾响起三大攻势的阵阵战鼓。
从1947年冬起,琼崖纵队集中5个支队兵力,分三路向白沙、保亭、乐东三县进军,创建五指山革命根据地。1948年1月,琼崖纵队第三总队第七支队和第九支队,分两路向保亭进军,在途中粉碎了敌军的阻击,再次攻克了保亭县城,随后解放了保亭全境。由琼崖纵队参谋长马白山等人指挥的第五总队两个支队和第一总队的第一支队,在肃清白沙县的国民党地方武装,解放白沙全境后,分两路向乐东挺进。1948年6月6日,琼崖纵队占领乐东县城,乐东全境宣告解放。至此,白、保、乐连成一片,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建成。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一角——毛贵尖岭。
1949年3月20日,琼崖公学在五指山革命根据地正式开学,学校根据学员的文化程度进行编班。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学员编入高级班,具有高小程度文化水平的学员编入中级班,中级班因人数较多,又分为4个班,还设有1个儿童班。学校把政治课放在首位,教材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1949年元旦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以及《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社会发展史》等为主要内容。公学老师注重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同时,琼崖公学还开设了算术、语文、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以培养有政治觉悟、军事水平和文化知识的革命战士。琼崖公学一共招收了3期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被琼崖区党委分配到各个部门或有关单位工作。其中,第三期师资班的毕业生被分配到白沙、乐东、琼中、保亭担任教师,有的还被任命为校长或教导主任。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bet365亚洲官网, bet365体育投注, bet365官方入口, bet365足球赔率, bet365电子竞技, bet365真人娱乐, bet365博彩指南
bet365亚洲官网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